現階段,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國家與政府加大了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相應的法律法規與配套的技術規范紛紛出臺,消防產品的功能與消防技術的實用性不斷完善,預防火災的建筑消防設施的技術層次得到了較大提升。從整體來看,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較之以往有了較大提升,但是就近年來各地火災的數據與情況而言,社會消防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涉及社會單位的火災事故頻頻發生且屢禁不止,直接反映了社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艱巨性。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消防安全責任制度落實不到位、值班人員消防業務生疏、建筑消防設施日常管理不足、消防警力不足等,這些問題制約著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所謂物聯網技術,就是以既成協議為基礎準則, 將信息傳感設備作為媒介,實現物品與互聯網的連接,目的在于實施信息的通訊與交換,完成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其核心是互聯網技術,所依托的信息傳感設備包括GPS、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
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物聯網技術在幾個智慧消防平臺中的應用:
一、物聯網消防安全監管平臺
物聯網消防安全監管平臺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端聯網設備、報警監控網絡、監控中心系統等。借助該平臺,可以及時并準確掌握設備運轉、火災形勢、人員巡檢等具體情況,同時平臺還提供火災監督查詢及用戶服務功能。
物聯網消防安全管理平臺的主要優勢為:第一,反應迅速,對危險源反饋及時。該平臺系統的各種傳感器和視頻圖像會在第一時間將各單位的危險情況進行反饋,并依據危險情況與等級進行分級分色顯示:第二,險情獲取與火源定位準確。該平臺以GPS定位系統與GIS信息系統為主要工具,可以在第-一時間定位火災現場并提供最佳的滅火路線,同時會提供火災現場周圍消防設施的具體狀態,為消防人員滅火節約時間:第三,工作監督嚴格。該平臺可以實時地清晰反映各單位消防自檢與消防執法人員巡查的情況,憑借傳感器與視頻的物聯化,可以避免打卡后脫離崗位的問題。
二、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
借助有線、無線通訊網,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可以實現各建筑物內獨立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互聯互通,并借助GIS信息系統的定位功能,以視頻監控聯動的方式實現各社會單位的火災實時監控,同時集中管理消防設施,提升消防設施管理的科學性與標準化。而視頻監控的應用不僅可以在PC電腦終端進行觀察與視頻錄像,還可以借助手機APP軟件,實現移動性監控,以提高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的實時性,打破監控的時間限制與空間限制。
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的功能設置以應用層的用戶需求為核心,其用戶主要包括監控指揮中心、公安消防管理部門、聯網單位等。監控指揮中心的用戶是整個系統的中樞,因而其有權限應用系統中的全部信息田。其功能主要包括實時火警監控、聯動視頻監控、GIS定位、消防設備管理監督、值班人員巡查等;借助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公安消防管理部門可以及時定位火災位置,并結合單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消防監控。其功能主要有實時火警聯動、消防設備管理監督、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詢等:聯網單位不僅是消防服務的受益者,同時也是監控對象,對其來說,該系統的功能包括考勤管理、消防設施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詢、消防知識與技能學習等功能。
三、智慧消防平臺
智慧消防平臺,其基礎支撐是對互聯網、物聯網、數據融合、云計算等進行綜合應用的新型信息技術,主要針對數據的搜集、儲存、分析等環節,通過適應消防管理體制與各種消防管理應用而構建的一種平臺。其功能在于實現預警自動化、救援智能化和業務管理精細化,以其功能的實現為基本原則對智能消防平臺進行構建。
智慧消防平臺的構建需要對如下重點項目進行建設:第一,火災預警自動化。構建城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對消防報警設備、消防用電、消防水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保證建筑消防設施的完好率。建設高空晾望視頻監控系統,對化工、人員密集建筑區等進行嚴格監控。同時需要開發并應用區域火災分析評估系統,依據火災風險的高低進行安排預防火災的實施部署。第二,滅火應急救援智能化。該系統以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作戰人員變成模塊化系統、消防移動智能指揮等為基礎保障。其中尤其需要明確信息資源共享的實現有賴于預案實施與火災中的橫向互聯及縱向貫通,如此才能保障信息搜集的順暢性。
四、智能巡檢
智能巡檢系統是將物聯網應用到城市消防設施巡檢中,充分應用并發揮無線傳感器網絡和RFID網絡的功能。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消防栓信息維護、消防栓巡檢展示及巡檢數據分析三部分。消防巡檢可以實現GIS展示、基于移動終端的消防栓巡檢、地圖可視化;巡檢數據分析主要是將一定時期內的巡檢信息與數據依據選定維度展開分析與處理。該系統可以拓展消防設施之間和消防設施與巡檢終端之間的直接通信,有助于降低人工參與度與操作度,對實現消防巡檢的智能化與自動化起到決定性作用。此外,智能巡檢系統可以將消防設施巡檢的業務范圍拓寬,促進消防設施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智慧消防在社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大大縮減了消防工作的管理成本,彌補了建筑消防設施運行故障率高、數據處理方式落后、值班制度執行不徹底等問題,同時賦予建筑消防設施智能化、自動化,實現了社會消防安全管理資源的最優化配置。